近年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和火热,叠加疫情下国人对虚拟内容需求的增加、消费级VR硬件快速发展,虚拟数字人的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虚拟人又称数字人,是存在于数字世界的“人”,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全身及肢体动作全方位地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复制,最终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精确地在数字世界中模拟构建出来。
伴随着AI、5G、VR等技术的成熟,数字人作为用户与虚拟世界的重要交互载体,潜在市场广阔。调研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数字人市场规模可达数百到数千亿元,这也吸引了众多公司争相涌入。目前,数字人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但真正拥有原创知识产权的机构并不多。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机构在国内共申请了1322项数字人专利,其中高校申请超200项,互联网巨头申请超110项。截至2021年底,共计58家机构获专利授权,企业涉及科技巨头、高校、数字人领域企业及银行。
按照数字人专利申请数量情况进行排名,成立仅6年的追一科技表现亮眼,其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67项专利申请中有15项获得授权。百度专利获批授权数量最多,51项数字人专利申请中有20项授权成功。
腾讯、商汤科技、虎牙科技、光年无限及华为均进入榜单前十。值得注意的是,虎牙科技及商汤科技暂无发明专利授权,光年无限及华为的授权专利全部为发明专利。
表1:中国数字人专利申请量排行榜TOP30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
百度:专利布局快速,发布智能数字人平台
All in 人工智能的百度,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中对数字人领域最为关注的公司,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众多。截至2021年末,百度申请数字人专利51项,是腾讯的2倍。
2021年11月29日,国内首个可以在APP内实现用户互动的超写实明星数字人——龚俊数字人在百度APP正式上线。用户进入该功能界面后,可以与“龚俊”实时交互,如询问天气等问题,“龚俊”将快速识别、搜索,并语音播报首条搜索结果。此外,用户也可以命令“龚俊”完成APP内的部分控制功能,如打开夜间模式、进入书架页面等。
2021年12月27日,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发布智能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 为广电、互娱、金融、政务、运营商、零售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的虚拟主持人、虚拟员工、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创建与运营服务。
追一科技:申请专利最多,数字人产品已成功商业化
追一科技成立于2016年,申请的数字人专利多达67项,超过百度。追一科技的产品应用涵盖电商、政务、金融、电信等领域,其中“小一” 主播是一款应用于电商直播平台的智能虚拟主播,能在直播间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帮助商家积累粉丝群体,提高实际成交额度。
追一科技为大连市税务局打造的“塔可思”(TAX)虚拟数字人服务,为数百万纳税人提供集咨询、办理、查询、预约、诉求响应于一体的高效互动服务。正因如此,“塔可思”逐渐成为成为深受纳税人喜爱的“税务网红”。
腾讯:从“数字人”到“数智人”
腾讯作为较早布局数字人领域的科技巨头之一,近年来动作频繁。腾讯数智人已经在金融、传媒、政务、文旅、公共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承担坐席客服、审核面签、理财顾问、资讯播报、会展主持、导游导览等多种角色。
2021年6月,由腾讯互娱旗下NExT Studios和新华社联合打造的新华社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亮相;11月,腾讯发布了5款数字人产品,拥有文旅导览、金融客服、多语种主播、手语主播等不同职业身份和技能,可提供定制化角色服务。
此外,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Wave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探索虚拟演唱会的蓝海。腾讯游戏中也相继推出虚拟男团“无限王者团”等数字人。2022年,冬奥会冰雪赛事转播中,腾讯3D手语数智人“聆语”作为央视频AI手语翻译官,为部分比赛提供了手语解说赛事的服务,这也是行业首次AI手语解说赛事直播。
虎牙科技:深耕数字人直播,强化数字人交互场景
虎牙科技于2021年10月公开“数字人直播方法、装置、直播管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专利。本专利能够结合虚拟场景与数字人模型向观众输出画面协调性好且主播形象拟真度高的图像画面进行直播,以增强观众的直播观看代入感,优化直播互动效果。
2021年12月,在虎牙直播和《迷你世界》联合举办的“红粉对决周年歌会”现场,虎牙虚拟偶像“双马尾”首次以真人等身的3D数字人形象亮相。未来虎牙虚拟形象也会深入参与用户互动、现场主持等,进一步丰富虚拟形象的应用场景。
华为:数字人将带动数字内容生产线
2021年9月,华为发布首个数字人“云笙”,并已经作为新员工正式“入职”华为。云笙依托于华为云技术以及强大的AI能力实现。依靠着技术的赋能,华为所能实现的不仅仅是数字人制作一个场景,而是一套数字内容的生产线。
此外,华为已打造数字人平台“MDH”,面向电视传媒、动漫、影视、直播、教育、金融等行业,基于云化数字人生产线,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数字人模型生产、技能培养和内容生产能力,降低数字人应用门槛,助力数字人在千行百业的普惠应用。
作者| 徐文蔚 张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