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教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仿佛是减半前症候,BTC(比特币)继续回撤,隔夜一度破位6万刀。这到底是给了逢跌加仓的囤饼党打折加仓的机会。从7万3到6万1,妥妥的八五折。有人说能跌到5万去,那就是7折,简直不要太爽。
看看2024年底,下轨3.5万刀,中轨10万刀,上轨37万刀。所以说,4万概率很小,5万概率不大,6万,嗯,就是目前的位置。
为什么说4万概率很小?为什么不能像2019-2020年那一轮,熊市中期冲个小高点,然后再深扎一个猛子?
因为“呼吸理论”(参考教链2023.12.6文章《【十年之约#13】比特币在呼吸》)。这一次BTC在中轨水面以下待的时间太久了。目测它现在根本就不具备向下深潜的实力。(参考教链2024.3.16文章《BTC现阶段或不具备长期下跌基础》)
当然,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呼吸理论也是可以被证伪的。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一样,它只有在未被证伪之前,以及在未被证伪的场合,才是有效的。
耶伦二次摸底回去之后,鲍威尔就讲话说,“鉴于迄今为止劳动力市场的强劲和通胀方面的进展,让限制性政策有更多时间发挥作用,让数据和不断变化的前景来指引我们是合适的。”(参考3.17教链内参《伯恩斯坦称,减半后恢复看涨轨迹》)
这样子吓唬人,竟然很像是,胡萝卜招降又失败了,于是又不得不挥起大棒。
可是这大棒举得久了,一方面是难免会胳膊酸腰疼,另一方面则是万一不小心高举的大棒掉下来,恐怕是要砸伤自己的脚的。
鲍威尔和美联储为什么紧盯着物价通胀率?而且,为什么盯紧的目标是2%?
从一方面说,2%这个数字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据研究,整个世界的长期平均生产力增长速度大约就是2%。
从二方面说,只要通过货币政策(比如利率、QE/QT等工具)把终端通胀控制在2%水平,那么源头端的印钞机就可以想怎么印、就怎么印。而美债对美元发行的约束力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总是可以突破限制。
超发的美元流入了非生产性部门,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资产收益远远跑赢劳动收益,就是这一事实的有力证明。
货币是分配器。社会总财富是100,当一群人和另一群人手里各有50货币的时候,各自占有50%的财富;当一群人拿到了超发的50,手里的货币变成100,财富分配就变化了,一群人占有2/3,另一群人只占有1/3了。
生产力进步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一天能生产100个馒头,明年这时候我一天就能生产102个馒头了。对于买馒头的人来说,如果货币没有增多,今天1个货币买1个馒头,明年1个货币就能买1.02个馒头了。因为总共用于消费馒头的货币只有100,生产的馒头越多,每个馒头就越便宜。这就是生产力进步带来价值的跌落。无论是今天的AI,还是上世纪中叶的纺织业,都逃不过这个经济的基本规律。
悖论在于,对人、对社会而言,生产力进步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例如馒头),但是对于资本家而言,生产力进步却是一件坏事,因为更多的投资却不能带来更高的回报。所以,作为资本家的巴菲特痛定思痛,果断卖掉了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全面转型为只投资具有垄断属性的、生产力进步缓慢的业务(比如可口可乐)。
你说不对呀?书上说资本家追求生产力进步,才导致了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这里你就被骗了。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然是把结果说成原因,把丑的描成美的。首先,生产力是原因,而生产关系是结果,至于社会分工、角色以及阶级,那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其次,资本家追求生产力进步,是被逼无奈。被什么逼得?自由竞争。
把垄断和进步作为两个维度,可以把行业(投资标的)分成四类:1)垄断性低,生产力进步快,这是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2)垄断性高,生产力进步快,这是重点产业,比如移动通信、火箭发射;3)垄断性低,生产力进步慢,这是成熟产业,比如餐饮业;4)垄断性高,生产力进步慢,这是垄断产业,比如烟草、可口可乐。
著名风险投资家Peter Thiel主张要寻找从第1类脱颖而出变成第2类的投资机会,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从0到1》。老钱巴菲特则主张要投资于第4类机会。Peter Thiel想的太美。巴菲特更务实。不过他们一致同意避开第3类。
BTC是二象性的,或者二律背反的:比特币采矿业属于第1类:竞争极其自由和充分,消灭一切超额利润;算力以摩尔定律速度进化,不逊于任何科技行业。但比特币本身则属于第4类:具有高度的天然垄断性,其心智模式越来越牢固,越来越难以被颠覆;生产速度每4年减半,很快增量就要微乎其微,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多生产出一点儿。也就是说,BTC在垄断性最低的同时,垄断性又最高,生产力进步最快的同时,生产力进步又最慢。
资本追求的只是赚到更多的钱,而不是生产出更多馒头。如果明年生产102个馒头,每个馒头的售价却跌到了0.98个货币,那么资本家会疯掉的。这就是经济学人士拿出来吓唬人的“通缩”。于是凯恩斯跳了出来,打上了补丁:只要我们让市场上的钱多出来一些,102个馒头,102个货币,那么也就还是1个货币买1个馒头,消费者没有多花钱,馒头商多蒸多卖了馒头、多赚了钱。
但是很抱歉,馒头不属于生产力进步的产业。消费者的饭量也不太会逐年增加。所以明年还是100个馒头,但是对应102个货币,于是每个馒头涨价到1.02个货币,这就形成了物价的通胀,消费者多花了钱,馒头商没有多蒸多卖馒头,但却多赚了钱。
问题是,如果我们不允许使用任意超发的货币呢?如果我们使用BTC来衡量馒头的价值,那么今年卖100个馒头能换回1个BTC,明年可能同样卖100个馒头只能换会0.98个BTC了。但是这又如何?蒸馒头的老王并不会为明年只换到0.98个BTC而苦恼,只要这0.98个BTC能换到其他财货的数量不少于甚至多于今年1个BTC能换到的数量就可以了。
人民是断然不怕通缩的。只有当这个经济循环中存在金融中介的时候,他们才最害怕通缩。
一通缩,资本家就要裁员。一通缩,信托就要暴雷。一通缩,美债美元体系就要崩溃。
说白了,金融本身是不具备生产力的。但是它又是空洞的,只关注价值的增长,而不关注使用价值的生产。于是它要装作自己有生产力,就只能用数字的增长来伪装。
今天美国财长耶伦卖给你100万美元的美债,每年必然是要支付利息的,这样才能让100万美元明年变成102万甚至105万美元,否则,是没有人会去买她这个美债的。当面对数字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今年1美元只能买一个馒头,明年能买1.02个馒头,所以我们就可以接受今年100万美元借给耶伦用,明年她只需要还100万美元。
金融行为的背后是信用(credit)。是信用早晚都会破产的。
资本家基于未来企业的发展来扩招员工,一旦企业发展受阻,就要大肆裁员。信托基于底层资产未来增长的预测来承诺收益、吸引投资,一旦底层资产暴雷,便无法兑付广大投资者。美债则更是赤裸裸地刚性承诺未来的收益率,虽然纸面上一定可以印出美元兑付,但是如果未来美国国力增长不足以支撑美元价值,那就是账面兑付、实质违约。
信用是对未来价值的承诺。
BTC不是信用——未来的价值。BTC从不承诺未来的价值。BTC只是现金(cash)——现在的价值。所以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标题说,BTC是“电子现金”(electronic cash)而不是“电子信用”(electronic credit)。
在这个信用破产的时代,不是信用、不会破产的东西,才更值得我们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