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色财经记者 Jessy
2024年开年,隐私赛道就迎来了交易所的重锤。先是OKX下架了包括XMR、 DASH 、ZEC 、ZEN等代币,随后是币安在2月20日下架了XMR。
交易所官方给出的理由中,币安说由于“要求门罗币的存款来自一个公开透明的地址”,OKX 则是“触及下线规则以及可能存在高风险类项目。”
而这些隐私代币下线的真实原因是交易所出于 “规避监管”的需要。
这不是交易所第一次对隐私代币下架处理。币安曾在部分地区下架过隐私代币,交易所们在韩国集体下架过隐私代币等等。
交易所下架隐私代币,无疑会让隐私代币的流动性降低,可获得性降低。隐私代币被下架的这一境遇,更根本地反映是,加密行业是在祭出隐私币作为向监管部门的投诚。
这一现象背后需要引起普通用户所反思的则是,隐私需求是真需求么?除了监管因素外隐私代币是否已经被市场抛弃?及隐私代币背后的隐私赛道的发展情况如何?
隐私需求是真需求
作为加密行业接受度最高的代币比特币,其实并不完全匿名。比特币是一个公开的中心化账本,用户地址及余额等在链上完全透明。也就是说当得知了一个用户对应的比特币地址,那么在链上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追踪的。在行业内,通过跟踪、监测比特币链上交易数据来给用户画像以及监测资金的往来情况便是常规操作。
而Crypto创世期倡导的精神便有让转账具备隐私性。
所以,针对这一加密精神,隐私代币产生。如诞生于2014年的门罗币,就是十分典型的满足隐私需求的代币。在一些极客和无政府主义者看来:面临政治制裁时,资产的隐私十分重要,而门罗币通过环签名技术、隐地址、环机密交易等方式来实现隐私的保护,从而实现了完全隐私的交易。
不仅仅是隐私币,类似的混币器Tornado Cash,被一些巨鲸所青睐,一些老练的巨鲸就会定期用它来隐藏自己的资产状况。
根据Rootdata数据显示,目前有120多个隐私技术相关的项目,涉及Layer1、layer2、隐私币、邮箱、Defi、混币器、DID、VPN、社交、隐私地址钱包等等、
比如比较知名的如Umbra这样的隐私地址工具, Secret、Aleo、Mina 这样的隐私公链,Manta、Starknet这样的Layer2等等。
而且类似LTC这样的主流代币对于隐私技术也有所青睐,隐私技术这些年一直蓬勃发展,主流的VC对于隐私赛道也都足够看好。在VC看来,隐私是厚积薄发的赛道,近年受到了A16z、Binance Labs、Samsung Ventures、红杉资本等VC 的热钱追捧,赛道估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隐私赛道所面临的监管困境
虽然在隐私赛道有着真实的应用,并且一直稳步发展,资本看好。但树大招风,监管从未离场。
隐私币首当其冲。因为隐私代币的特性,常常会在暗网犯罪、洗钱、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中见其身影。也正是因为这些黑灰产的应用,隐私代币常常被被各国政府指认存在帮助违法犯罪的洗钱行为。而隐私代币被中心化交易所下架,其实就是交易所遵循监管,又或者说是向监管投诚的一种举动
据2020年的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监管机构和银行鼓励加密货币交易所将门罗币下架,否则将面临“断开银行服务”的风险。而迪拜也在数字资产监管框架下禁止使用门罗币。在日本和韩国也禁止门罗币进入交易所,为的是遏制洗钱和减少有组织犯罪。
日本在2018年6月就出台了加密货币交易所协会自律方案规定禁止交易匿名货币。随后在2018年11月,日本金融厅在出台了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设立的新标准,其中对于具备高匿名性以及容易被用来洗钱的加密货币提出了明确禁止。韩国则比日本稍晚两年,在2021年11月,发布针对《特定金融信息法》立法修正案的实施条例立法预告。根据实施条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将禁止交易匿名币,禁止处理具有洗钱风险的虚拟资产,这也意味着匿名币资产全部退出韩国。
迫于各国的监管政策,早在这次的全面下架之前的2023年的5月31日,币安就曾宣布停止向向法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这四个欧盟成员国的用户提供门罗币、Zcash、Dash等12种隐私币。
不仅仅是隐私币,隐私赛道的其它协议以及应用也未能逃脱。2022年,隐私应用混币协议Tornado Cash就被美国所制裁。被制裁的结果主要是以下几点:Tornado Cash被监管,创始人Github账户、项目代码库、网站域名、USDC合约、RPC服务(原本由Alchemy和Infura提供)全面封禁。
可见的是隐私赛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监管,而监管最直接的问题是让这些隐私产品的可触性变低了。不过,对于隐私产品的刚需用户来说,他们仍然会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取该产品。但问题是,隐私币的刚需用似乎并没有那么多。
隐私代币不是满足隐私需求的唯一选择
对于隐私币来说,或许最大的威胁不是监管,而是赛道上的其它产品。
首先是主流代币入局隐私赛道,赋予其代币隐私功能。比如在2022年,莱特币MimbleWimble实现,用户可以选择发送机密的莱特币交易,其中发送的金额只有发送者和接收者知道,并且允许 MWEB 地址隐藏账户余额。但是也正是这一功能的升级,也导致了莱特币在韩国退市,原因是莱特币的该功能不符合韩国反洗钱法规。
在2022年底Vitalik发表文章中,也提出了以太坊的隐私解决方案。并且提出了以太坊上的EIP-5564 协议,也就是所谓的隐私地址提案。隐身地址是一种一次性的钱包地址,可以在不暴露用户任何钱包地址和用户身份的情况下,给予用户资产的所有权归属。隐身地址也可使交易的接收者能够保持匿名,进而防止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之间产生任何公开在区块链上的连接。
以太坊生态就一直在用Zk技术推进隐私保护,Vitalik就曾强调,未来十年ZK-SNARK 将与区块链一样重要,而依托ZK技术搭建期待的以太坊的Layer2在近两年也相继面世。
可以想象,主流代币嵌入隐私功能,它们比隐私代币有更广泛的受众。
隐私层面的技术一直是进步的,目前行业主流的隐私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零知识证明(ZK)、可信执行环境(TEE)、安全多方计算(MPC)、同态加密技术(HE)。一般的隐私公链都是基于以上的四种技术所实现。这四种技术中ZK、MPC 和 HE 是基于密码学的隐私技术,TEE 是基于硬件设计。
零知识证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在不透露一组信息或数据的具体细节内容的情况下,以加密的方式证明对这组特定信息或数据的了解。这项技术是通过以太坊的ZK-rollup被行业内普遍认知到。零知识证明目前有多种实现方式,如ZK-SNARKS、ZK-STARKS、PLONK以及Bulletproofs。每种方式在证明大小、证明者时间以及验证时间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隐私协议Tornado Cash就运用到了零知识证明。
可信执行环境能够提供有一个与移动端的运行系统隔离的环境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这也是现如今技术最成熟的,主要应用有Secret Network和Oasis Network。
安全多方计算则是多方参与者在不泄露各自隐私数据情况下,利用隐私数据参与保密计算,共同完成某项计算任务。该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利用隐私数据进行保密计算的续期,有效解决数据的“保密性”和“共享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MPC领域,主要用到的技术是秘密共享、不经意传输、混淆电路、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关键技术,目前在行业内,MPC技术运用最广泛的地方还是在钱包、资产托管上。
同态加密技术,关注的是数据处理安全,提供了一种对加密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也就是说,其它人可以对加密数据进行处理,但是处理过程不会泄露任何原始内容。在一些公链上,会运用该技术,由同态加密驱动的机密区块链Fhenix在去年获得了7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这是继ZK热之后,机构比较追捧的公链解决方法之一。
可以看见,隐私技术其实已经嵌入了加密生态的方方面面。而对于用户来说,为了满足其隐私需求,隐私代币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隐私币的时代过去了,但隐私赛道没有
隐私币集中发展与2014年至2017年,项目和技术发展都已经成熟,基本已经没啥技术壁垒,隐私币之间的竞争激烈。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使用起来的技术门槛还是较高的,在加密用户中的普及率较低。而且隐私需求并不被市场所买账,再加上监管的围剿,隐私代币确实没有那么受欢迎了,它慢慢在成为一小撮极客的玩物。
门罗币的核心技术开发者 Dr. Duncan S.Wong 就曾表示,绝对的隐私通证将不再受到欢迎,对公众和个人做到完全隐私、对监管及审计机构做到可问责隐私的加密通证将逐渐走向主流。
就算是在暗网市场,最主流的交易货币还是比特币。而在真实的应用上,人们其实还是更愿意用类似Tornado Cash这样的混币器去藏匿自己的交易行为和钱包地址,因为这可以让用户使用其常用的主流货币去交易,而不是难用且流动性差的隐私币。
而且持有隐私币的用户,大多数并不是为了用代币满足其隐私需求,而是看好其未来会有较高的上涨空间。而混币器就不同了,使用者全为为了满足隐私需求的用户。
这样看来,对于用户来说,隐私币并不是一种为了满足隐私需求经济实用的选择,毕竟,是所有持币用户分摊了隐私币满足隐私需求的成本。
而隐私币更在成为行业让加密货币走向主流的一个牺牲品。面对加密货币的发展,监管不能毫无作为,加密行业祭出隐私币。从中心化交易所纷纷下架隐私币便能看出。
足够极客的事物大众接纳度都不会高,不仅仅在加密货币领域,在现实世界的其它方面也如此。
隐私币或许会成为加密行业迈向主流过程中的祭品,但是加密技术不会止步发展,它肯定会运用到加密项目之中。隐私赛道仍旧是行业的重要赛道之一。